文章

混水摸魚的少年

麥耀安

在掃羅作以色列王的晚期,政治上的頭等大事是掃羅要殺他的女婿和戰士長大衛。掃羅擊敗亞瑪力人後,沒有按照耶和華的吩咐殺盡亞瑪力的人口牛羊,先知撒母耳宣告神厭棄他作以色列王,要將他的王位給予別人,已經是公開的祕密。撒母耳到伯利恆要暗中膏立大衛作王,聖經記載城裡的長老戰戰兢兢地出來迎接他,問撒母耳說:「你是為平安來的麼?」(撒上十六4)可見當時掃羅被廢的傳言已甚囂塵上。

唯一能挑戰掃羅王權的人是大衛。大衛有戰功,在人民中有聲望,是王的女婿,只是礙於形勢,掃羅一天在位,大衛都必須作逃命的喪家犬。但所有人都知道,掃羅若有甚麼閃失,或戰敗,或管治不善而引起支派叛亂,取而代之的人就是耶西的兒子大衛了。

所以,當一名少年士兵偶然在戰場上碰見掃羅的屍身,認出他是以色列王,在一輪恐慌震撼之後,這個少年人想起大衛──眾人心目中的王位繼承者。大衛必然會登上王位,統領國家,若大衛做了王,誰的功勞最大?啊!這位少年人的心開始急速跳動。他看著掃羅王的屍體,野草在強風中掃得死人頂上的冠冕刷刷響,鼻子聞到仍在空中飄蕩不散的血汗味,如今戰場轉移到前方,野外空無一人。一生的成敗就在此刻!少年人狠下決心,摘下王的冠冕和手臂上的金鐲子(撒下一10),向著大衛的營地飛奔而去。

如果繼承王位的人不是大衛,而是另一個利慾薰心的政治投機者,這個少年人的籌算應該可以得逞。自古至今絶大多數人都以為,成功是憑著自己能把握機會,是因為自己夠敢夠狠。少年人自忖若能幫助大衛登上王座,他第一個報信,功勞很大。不過這還不夠,也許大衛會賞賜他幾十兩錢子、兩隻牛,他知道自己在混水摸魚,要摸,就要摸大魚,他要更大的功勞、更顯赫的功業,好不容易給自己碰上這天大的機會,絕不能輕輕放過。少年向自己發誓,要跟大衛說,掃羅是他殺死的!

然而少年不知道,以色列的王位不是自取的。大衛有兩次機會殺死掃羅,奪取王座大寶,但他都沒有下手,因為掃羅是耶和華的受膏者,是神所擁有的,雖然耶和華應許把王位給他,但在甚麼時候,以甚麼方式進行,不是大衛自己可以決定的。這報信的少年人是誰,竟敢自稱殺死耶和華的受膏者?無論少年人的聲稱是否真確,光是這麼說就該死,於是大衛吩咐人殺了他。

聖經沒有記載少年人的名字,但世上好像這樣的人其實多不勝數,偶爾碰見一些機會就混水摸魚。小人物要做大人物,若不得其法,又無真材實料,即使取得初步成功,到最後也未必有好下場。

(刊於 2000 年復刊後第 50 期)

相關文章

支持《聖經報》

若你有感動支持我們數碼化及線上出版《聖經報》的工作,請按下面支持奉獻。

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