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
老底嘉教會

張雲開

讀啟示錄中有關七教會的段落時,我們應該摒除一些經常聽見的說法,尤其是把七教會看成是代表教會在現實歷史中七個時期的這種理解。在啟示錄一章十一節,約翰明言「人子」吩咐他把所看見的寫下來,寄給位處羅馬亞西亞省七個城市裡的教會,我們總不能把這個吩咐理解為主叫約翰寫信給七個時期裡的教會。這種詮釋手法不但有違啟示錄的字面意思,更使七教會在閱讀啟示錄時無法對號入座,聆聽主對他們的訓示。

當然,我們可以說︰「現今教會的情況不濟,比起當日老底嘉教會的問題真是不遑多讓。」借古喻今,完全合理,而且主對七教會說話時,每次都提出「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,凡有耳的,就應當聽」。因此,我們應該把主給七教會的信理解成「七教會當年要學習的功課,也是歷代教會所須學習的」。這個讀法,總比把七教會看為教會七個時代的象徵來得妥當和合理。

老底嘉教會(啟三14-22)

就老底嘉教會而言,主的開場白就已經針對這教會的基本問題:誠信和見證的可靠性,以及對基督身分體認的問題。主說自己是「那為阿們,那見證人,那忠誠的(和合本作「為誠信真實見證的」),為萬物元首的」(14節);這些聲稱對老底嘉教會構成三方面的指控。

第一,耶穌基督見證人的身分。信徒為上帝的道「作見證」和作基督的「見證人」是啟示錄的主要宣講脈絡之一(見一2、5、9,三14,六9,十一3-7,十二11,十九10,二十二18、20),而信徒作見證的基礎就是基督自己,祂是信徒效法的對象。基督見證上帝,讓人看見上帝,而信徒見證上帝的道,也見證基督是他們的主。老底嘉教會為甚麼作見證?為誰作見證?他們所見證的,就是他們的財富。財富是他們的倚靠(「我是富足,已經發了財,一樣都不缺」〔17節〕);可以說,他們的信仰生活是為表現和見證財富的可靠,而不是表現和見證基督的可靠(「阿們」〔14節〕就是可靠、實在的意思)。因此,老底嘉教會是貧窮的,眼瞎卻自以為是,赤身露體而不自知。

第二,基督是那位「全然盡忠的」(參來三2),也為信徒建立了榜樣。祂為救人脫離罪惡而捨身(一5),祂愛信徒,不愛惜自己的性命,成就信徒靠◎基督的血得勝的把握(十二11),同時也成為信徒的終極價值取向的典範:至死也要向救他的上帝忠誠。忠誠是一種委身、寧死不屈的態度,是一種火熱的情操(三19),但老底嘉教會不冷不熱,面對羅馬世界的挑戰和財富的吸引時,無法像示每拿教會那樣,就算貧窮,甚至要犧牲,仍然對上帝保持忠誠(二9-10)。

第三,「基督是上帝創造萬物之上為元首」(14節)的這句話,反映老底嘉教會的忠誠另有所托。啟示錄卷首的祝福及頌讚語(一4-6)揭開全書序幕,清楚地表述了基督和信徒的關係:信徒是近前來求告而蒙基督赦罪的人,他們因基督的緣故成為上帝國的子民,也是永生神的祭司。從一開頭,敬拜的經濟、政治及宗教意義就表露無遺。啟示錄所描繪的三一上帝的權柄無遠弗屆,涵蓋信徒個人及社會生活的所有層面,但老底嘉教會偏偏另有所恃。

示每拿教會窮而被主稱讚,老底嘉教會富而被主嚴責,原因其實不在於富或窮,而是在於為何富和為何窮。在啟示錄的七教會裡,有四個是當時亞西亞省內最富庶的城市:以弗所、示每拿、別迦摩、老底嘉。示每拿的教會並非天生窮乏,他們是因對主忠心、忍受苦難而導致缺乏;相反,老底嘉的富庶卻是建築在他們選擇財富的妥協上,對財富開門而聽不見主的叩門(20節)。從啟示錄的角度來看,他們的得勝成疑。老底嘉教會唯一的出路就是悔改,重拾對主忠誠的熱心(19節下)。

今天我們作為主的門徒也要撫心自問,我的忠誠歸給了誰,歸給了甚麼?

(刊於 2000 年復刊後第 51 期)

相關文章

支持《聖經報》

若你有感動支持我們數碼化及線上出版《聖經報》的工作,請按下面支持奉獻。

支持